原标题:黄河河畔的古梨园。一位梨农站在李子枝间特制的梯子上。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石川 张卫健 供图
原标题:黄河河畔的古梨园。一位梨农站在李子枝间特制的梯子上。张卫健 供图 在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,有一个被誉为“天下第一古梨园”的绿色奇迹。它是中国梨植物的起源地,也是栽培梨的原产地和主要产区。这里保存着世界上数量最多、质量最好的古冬梨和嫩梨树。黄河沿岸和黄土高原上有近万棵百年梨树,形成了不断发展的农林体系。最古老的梨树已有500年左右的树龄,堪称全球梨植物王国的“活化石”。通过嫁接等mga方法,其珍稀古老种质不仅造福我国黄河,还传播到东亚和北美的梨产区。今年五月当年,古老的梨园系统成为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。我还记得第一次走进古老的梨园时的震撼。那是四月的一个清晨。一早出发,到达兰州镇黄河边的水车公园。大约500年前,兰州的段家滩人在石川转动水车,从黄河中汲水灌溉,让古梨树得以不断生长。从公园码头上船,慢慢向东步行约两刻钟,即可进入石川峡谷。岸边两岸都是高山,悬崖峭壁。不时有水鸟从岩壁中升起,优雅地飞过船头和船尾。河边梯田上出现了梯田梨园,梨花如雪,如云。河岸两岸的微风中,飘来阵阵花香。继续向北走或半小时左右,石川码头就在眼前。拾级而上,道路两旁,历经风霜霜冻的古梨树正在自由地绽放。又行驶了一刻钟,我们到达了河对岸的同心阁。站在亭内极目远方,古梨园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。要想真正进入古梨园,必须要经过一座吊桥。这座桥是当地农民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建造的。大桥未建之前,一代又一代的梨农只能依靠羊排进出。苦难令人心碎。走上铁桥,歌剧院里传来轻柔的兰州鼓声,歌声古朴清爽。沿着梨园的小路行走,有的古梨树像老松一样苍劲,有的枝繁叶茂有的像巨大的雨伞一样伸展,有的树枝像龙一样弯曲。树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岁月的皱纹,枝头开满了梨花。白色的梨花被柔软的黄色花蕾包围着,在天空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明亮。 旅途中,我受邀走进一家农民经营的梨园博物馆,听馆主老魏讲述他关于梨园的故事。他的家族世代种植梨。他指着院子里一棵300年树龄的梨树说:“我的曾祖父曾经在它下面乘凉。”老魏还带我去看了村民制作的太平鼓和“铁芯”。他告诉我,“铁芯”技艺起源于古代梨园中一种独特的农耕方式——“天坝式”。园内的古梨树高达10米,非一般工具所能企及。聪明的梨农发明了一种用坚固的松木制成的梯子。主梯和立柱形成三角形的稳定支撑,底部为楔形结构,可牢固插入地面。梯子的主体绑在抵抗绳索和踏板的袖子上。老魏说,他的父辈们踩着这个梯子,在很高的地方授粉、采果、修剪树枝,就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样。他形容当时的情景:“就像在半空中跳芭蕾,看着很吓人,但手里却很稳……”这群懂得造物如天的梨农,他们的作品是力与美的结合。这是一首世代相传、写在蓝天上的农耕诗。



